2023年6月6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和青浦区崧泽学校承办的“优化学习方式 促进学科育人”——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践研究基地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举行。活动旨在展示基地研究成果,进一步归纳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路径,营造开展学科育人的良好氛围。活动特邀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初中语文教研员曹刚和高中语文教研员范飚担任嘉宾并作点评指导。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学科德育教学实践研究总项目组专家满晓晗、朱青怡,上海市必赢电子游戏网站校长蒋伟勇,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与教学研修中心高中段负责人李碧玉,基地成员及青浦区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师代表共约100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基地核心成员、区初中语文教研员李慧慧主持。
课堂教学展示
与会教师首先观摩了分别由基地核心成员、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学校韩晨老师和上海市必赢电子游戏网站贾军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端午粽》和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种树郭橐驼传》。
韩晨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美食及其寓意入手,引出课文内容。在学习文章开头时,韩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总会、盼着”,揣摩外婆煮粽子时的内心活动,体会她对家人团聚过节的期盼之情。接着,韩老师指导学生从看、闻、尝三个角度学习写红枣粽的段落,在识字学词、朗读、理解、讲述等学习活动中体会外婆包的红枣粽色、香、味俱全,进而感受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习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
贾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请学生交流了各自撰写的读书札记,并引导学生展开互评,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与评议中梳理了文章行文思路。同时,贾老师针对“作者对官吏所持的情感态度”进行发问,并提供表格工具,让学生在与《捕蛇者说》的比较中明确本文的写作意图。接着,贾老师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提出的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借郭橐驼之口说理?”,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与交流,在生生、师生对话中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探究“顺天致性”的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让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生命价值,并树立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校长致辞
上海市必赢电子游戏网站校长蒋伟勇在致辞中感谢了与会嘉宾和老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介绍了必赢电子游戏网站在落实“双新”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并表示在“双新”背景下学校会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实现学校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上的深度变革和全面提升。
专家点评
薛峰老师对《端午粽》一课的教学进行点评。薛老师认为本堂课所选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民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肯定了韩老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认同中国文化,最终树立文化自信。他认为,教师准确解读了文本,在引导学生学习红枣粽色、香、味俱全的特点时,反复强调“外婆包的”,引导学生关注人的情感,从而了解端午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粽子作为节日美食凝聚了亲人之间、邻里之间美好的情感。他强调,学科德育应立足学科特点,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范飚老师首先阐明了《种树郭橐驼传》一课的教学价值,在立足单元古代散文定位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其独特价值:一是寓言式的写法,二是对话式的叙事。因此,他认为本堂课将教学目标聚焦在赏析艺术特点上是较为适切的。同时,他指出,教师设计的三个学习活动:札记交流与点评、分析比较、评析,既让学生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在教师引导下,更在于让学生思考文章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因此,他认为本堂课的活动设计是指向目标达成的。最后,他总结了语文学科育德的一般路径。他认为,语文学科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中育德,在活动中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工具和资源,发挥教学智慧,避免灌输和说教。
曹刚老师对项目组工作的设计与推进表达了肯定。他认为,项目组针对语文学科育人的现实问题,聚焦“优化学习方式”这一关键点,开展了系列化的教研活动,总结了经验且达成了多项共识:一是学什么,语文学科德育的落实点是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关键点;二是怎么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体验的方式去学习。接着,他就如何优化学习方式提供了建议:一是要加强教材分析,立足单元破题立意,立足单篇挖掘个性;二是要做好学情分析,基于学情设定目标;三是要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架,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四是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五是要基于学段特点进行整体架构,建立学段衔接。
总项目组代表发言
满晓晗老师首先感谢了项目组半年多来扎实、有序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为总项目提供了大量有益经验。其次,他对项目组用于选择现代诗歌、古代散文等富有挑战性的文本开展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表示了肯定;最后,他对项目组下阶段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进一步提炼如何在文本中挖掘德育价值的策略,探索将学科德育要素落实到学生“潜意识”思考的学科育人路径。
本次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在基地成员们的精心筹备和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既展示了已有的经验与成果,也明晰了进一步改进的路径,为项目组做好下阶段案例开发与研究总结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组稿:丁媛、郑哲
审稿:周枫 陆京炜